【教学】姜树华不是教课文而是让学生建构课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4-09
2021年3月25日下午,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邀请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姜树华先生来校上了一节示范课。姜校长教学的是五年级《杨氏之子》,他的课有很多出彩之处,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他的课堂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在引领学生建构语文课程。
一、他从教学一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如何读一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姜校长不是只教学如何读《杨氏之子》,而是以这篇课文为例,让学生知道如何读文言文:其一,让学生带着注释读懂课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他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理清课文大意。这是读文言文的基本思路,也是学生应掌握的必要策略。其二,让学生补充省略读懂课文。姜校长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技巧,他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提问:读文言文的高手在读文章时会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一看,这篇文言文有哪些内容是省略的呢?这种问题表述方式,是站在如何读文言文的角度进行提问,而不是仅站在《杨氏之子》这篇具体课文的角度提问?这便让学生懂得了学习每篇文言文都应该读出“省略内容”,进而引导学生从会读一篇文章到会读一类文章。这样的教学不是单纯的教课文,而是引领学生建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姜校长不只是教学如何读《杨氏之子》,而是以这篇课文为例,让学生知道如何写文言文:其一,引导学生围绕作者如何“谋篇”进行阅读。绝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什么”——关注内容。而姜校长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如何把一篇文言文读得更省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写?从中总结出“提出观点——举例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写”。其二,引导学生围绕作者如何“谴词”展开阅读。在教学如何写时,很多老师都会提问作者是抓住什么写的,这个问题其实还是问内容——关于写什么。姜校长却以问题“‘聪’在何处”“‘惠’在哪里”“‘甚’在何处”,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怎么写”“甚聪惠”的。其三,引导学生追问作者“写作策略”展开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他不只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策略,而是引导他们探究“写作策略”的“根源”:读文言文中省略的内容时,他不只是让学生找到省略内容,而是追问“作者为什么没有写?”——也就是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读“孔”和“杨氏儿子”的对话时,他又追问学生,对话为什么只用逗号或句号,而不用问号和感叹号。这个问题从本质上也是探究关于“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三、他从教学读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明白为何选这篇课文。
在教学杨氏之子“甚聪惠”时,他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关于“孔文举”和“张吴兴”两个智慧聪颖儿童的文言篇章,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到杨氏之子比“孔文举”和“张吴兴”“甚聪惠”,这便可能是编者选择这篇课文进入教材的原因。这样教学让学生走近编者,体现了他的教学追求课程建构的教学思想。